中关村西区直播行人闯红灯 催促市民自律
发布时间:2025-08-06 作者: 展厅展示日前,海淀区中关村西区完结一期改造工程,撤除了四条路途的交通护栏,引进人脸辨认等技术管理泊车、行人过马路等问题,还增设了智能座椅等才智城市家具。
最近,不少从海淀黄庄地铁口出来的行人会发现,丹棱街上的交通护栏不见了,路两头停的车少了许多,路途显得很宽广。而从前阻隔人行道与机动车道的护栏变成了花钵,路途北边还摆放了由绿植和鲜花点缀的“步行街”字样的花坛,整条街的颜值提高了不少。此外,路途边划分了行人等候区,斑马线涂成了白、蓝、黄三种颜色,马路旁边还放有显现大屏,实时播映闯红灯路人的相片。
这得益于中关村西区的改造工程。据了解,在本年5月7日,海淀大街(西区办)成立了西区新式城市形态建造作业领导小组,制订了《中关村西区构建新式城市形态作业方案》。这中心还包含撤销丹棱街以北区域路途路侧泊车,撤除四条路交通护栏,建造交通违停抓拍体系和人脸辨认体系,推动城市智能家具、城市大脑物联网建造、机器人送货、二级地块和公共区域交融的试点。“以往装置护栏首要出于安全考虑,可是这些护栏影响了城市景象及人与环境的接近。此外,之前的各类绿洲相对关闭,植物颜色单调,美化维护管理上的水准良莠不齐,款式各异。”海淀大街就事处主任、中关村西区管委会作业室主任张伟介绍,根据以上考虑,中关村西区先行先试,拆掉丹棱街、海淀大街、海淀中街、善缘街的交通护栏,用绿植、花卉替代护栏,让城市看起来更通透。
北青报记者在丹棱街看到,护栏拆掉后,路侧空间显着宽广了不少,路旁边还新增单车停放区、行人等候区等区域,城市管理愈加详尽。此外,路侧泊车的现象也削减了许多。“中关村西区企业密布,人流量大,有许多人前来就事时把车停在了路侧,造成了路旁边交通紊乱。”张伟介绍,作业人员对中关村西区地下泊车状况了解后发现,地下泊车位满意泊车需求,能轻松完成机动车驶入地下停放的作业规范。
一起,中关村西区装置了38个人脸辨认及交通违停抓拍体系,在丹棱街东口、丹棱街海淀东三街路口、海淀中街海淀北二街路口、海淀中街善缘街路口、彩和坊路海淀大街路口五条路途上装置了显现屏,实时播映闯红灯行人的头像。“现在是绿灯了,赶忙走!闯红灯就要上屏幕,那样太丢人了!”在丹棱街东口,北青报记者不时听到这样的对话。据了解,行人只要被拍到闯红灯,显现屏会播映行人闯红灯时的十秒视频,显现五秒的人脸特写(行人眼睛会打上马赛克),并翻滚播映五个闯红灯路人的画面。“这首要起一个震慑效果,自从装置了人脸辨认和显现屏,闯红灯的现象显着削减,行人都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。”张伟说。
此外,中关村西区还结合科技特征,在中关村广场引进智能座椅、智能灯杆、智能公厕等城市家具,为大众供给全新的才智城市体会。在欧美汇的广场上,两个能够充电的智能座椅是最受市民欢迎的当地。北青报记者坐在座椅上后,座椅马上说出了“中关村西区欢迎你”的标语,座椅的下方还有USB充电接口,能满意四部手机一起充电。
据了解,接下来,中关村西区会将整治作业推行至西区全域,要点做好11条路途的改造提高,包含完善城市功用,引进24小时书店及无人便利店等服务设备;对西区内的夜景照明进行统一规划,打造与科学技术立异定位相和谐的城市夜景形象;建造才智城市,逐渐引进高科技智能设备,推动“城市大脑”建造。拍摄/本报记者 袁艺